112.2.10 英文雜誌補充+團隊合作宣導
星期三吳老師宣導了資訊(使用)的素養,其中那位泰國老太太的影片著實令人印象深刻!(影片連結:泰國逆天廣告 菜市場包租婆 - 不要僅憑一面之詞評斷别人 )我們平時總說「耳聽為虛,眼見為實」,但是其實眼見也不一定為實。孔子和顏回之間曾經發生一個故事,證明了眼見並非為實。
孔子與隨從弟子圍困陳、蔡期間,曾連續長達七日,沒有東西吃,粒米未進。當時,子貢不忍眾人挨餓受苦,便取出自己的財物,突破重圍到外面換了一石米回來,希望給大家緩解飢餓。
就在顏回和子路在破屋裡頭用一大鍋煮飯時,屋頂上一塊塵埃掉下來,正巧就掉進飯裡⋯⋯當顏回把沾到塵埃的飯粒取出來放進嘴裡,恰好此時,子貢從井邊路過,目睹這一幕,斷定顏回偷吃飯,心裡很不高興。
子貢便進屋裡請問孔子:「仁人廉士,會因為窮困變節嗎?」孔子說:「如果遭遇窮困就變節,還稱得上是仁人廉士嗎?」子貢說:「像顏回這樣的人,應該不會變節吧?」孔子說:「當然不會。」子貢就把他看到顏回偷吃飯的事告訴孔子。
孔子說:「我相信顏回的人品已經很久了,雖然你這麼說,我還是不能因為這一件事就懷疑他。可能其中有特別的緣故吧,你就別再提了,我會問問他。」
於是,孔子召顏回來,告訴他:「前幾天我夢到祖先,也許是要護佑我們吧,你把飯做好,我準備祭祖。」顏回說:「學生剛才看到塵埃掉進飯裡,覺得不乾淨,就把它取出來,又覺得丟了可惜,就把它吃了。用過的飯不能祭拜了。」孔子說:「原來如此,換成我也會這麼做。」
顏回出去後,孔子對在場的弟子們說:「我對顏回的信任,不是等到今天才證實的。」弟子們受到深刻的教育,非常信服。 原文取自《孔子家語──在厄第二十》
同學8:今天下午第二節宣導有看了兩個影片……我覺得如果別人有什麼做不好的地方,放在心中就好,不要公開出去。因為有一些人可能沒有看到事情的全貌,就會開始評論。像那位大媽一樣,其實她是幫助很多人的,卻被說得很不好,他心中一定很難過。
老師想說:同學8點出一個很重要的概念:心中有別人。如果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呢?昨天中
午發生了一個小小的插曲,有同學好奇地想知道老師到底提醒同學什麼事情,老師只是淡淡地
說:沒你的事情,不要多問。人,都是想隱惡揚善的吧!或許不了解事情的全貌,那也就不用
多說,避免無謂地猜測。
古聖先賢孔子也曾遇過弟子之間有誤解的事情。孔子的身教告訴我們,事情發生的當下,不急著下定論,先了解事發狀況和當事人的心意,用理解和認同的心情,幫助彼此釐清真相,化解爭執。
另一方面,如同影片中的包租婆那樣,影片2:55到3:34,這將近40秒的時間,幾乎沒有對話(除了包租婆的那句:一切照舊、一如往常),但卻是這整部影片最精彩的部分!『若以諍止諍,畢竟不得止;唯忍能止諍,是法真尊上。』人間的鬥爭、諍訟冤冤相報無有了時,若要免除人我之間的紛爭,必定要忍耐,才能止諍。忍,就是多了一份心安理得,問心無愧!
網路的世界(真實的生活中)要怎麼避免禍端呢?就是當個正直、端正的人,自然就能避免禍害。『萬法唯心造』,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感召而來的呢!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