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2.10.21 週記參考
同學A:今天週會是性平教育。主任有給我們看性平的影片,還和我們討論以色列的戰爭事件。我當時看到文章寫道:少女被侵犯……等訊息時,我瞬間震驚了。居然有這麼殘忍的事情,少女很可憐,明明沒犯錯,卻被拿去當人質,連嬰兒也不放過。我們真的要多念O迴向給眾生,希望他們都能逃過此劫。
同學B:今天週會中,主任除了宣導性平以外,還有談到以色列的戰爭。這些人為什麼要殺害小嬰兒呢?主任有用成語『慘無人道』來形容,還有人侵犯女生、男生……主任有說念O可以讓我們『共業中的不共業』。這句話老師有在我國一下學期的日誌中回覆我。當時我還不懂這句話,但現在我已經懂這句話的意思。
老師想說:每一次的宣導,老師都會有做筆記的習慣。原因很簡單,這就是週記內容呀^^
第一個影片是有關於『數位跟蹤騷擾』的案例,老師馬上寫下筆記:這其實起源於貪心,想要貪那種不勞而獲的東西(限定造型),所以才有一連串事情(被竊取個資)的發生。我們都學過十四表,人與生俱來都有五毒(五種習性):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。貪,乃五毒之首呢!
接下來才有一連串『看似』難以想像的事,例如:私密影像外流、網路誘拐(詐騙)……針對私密影像的事情,老師覺得,可能部分男同學會很好奇想看類似照片、影片(A片)……但試想,如果網路上這些照片和影片的主角,是你(妳)自己的家人呢!其實這畫面幾乎無法想像。關鍵就是,恭敬心。你(妳)對一個人如果有恭敬心,你(妳)還會想看這些影片、照片嗎?
而對於女同學來說,主任很在意唐裝的穿著,還有褲子要拉高一點……等事情,其實都是在保護女生。對於女同學習以為常的東西,對(青春期的)男同學來說,可是多了一份好奇心呢!
回到『五毒』--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的議題。何謂『五毒』呢?(一)貪:貪愛五欲(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,又稱財、色、名、時、睡),一切可以不勞而獲的東西。因此,「貪」更是煩惱的根本。(二) 嗔:「嗔」是形容不明事理就這樣在發脾氣。經典上說: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。」瞋心,它可以燒掉我們的理智、風度、美譽、友誼,甚至是性命。(三)癡:就是不明白、不信(甚至不願意接受)真理。這種愚癡無明,就像是溺水待救之人,明明丟給她(她)一塊木板,但他(她)卻不以為意,甚至放棄求救,都叫做「癡」。(四)慢:驕慢自大。「慢」就是「驕」、「驕」就是「慢」,就是自以為是。經典中提到:『我慢山高,法水不入。』就好比,裝滿水的水瓶,就再也裝不下任何東西了。(五)疑:狐疑猜忌。當別人對我們是善意的時候,我們看不見別人的善意,反而升起質疑之心。平時就要學習放大別人的優點,縮小他人缺點!
講到這邊,回到網路世界的議題。老師內心不禁想問大家一個問題:很多時候,我們難以判斷網路世界的真實性。那學校(弘明)到底要教什麼?教,判斷是、非、對、錯的方法(價值)!
『老師,戰爭跟殺生(吃素)有何關係?』有時老師也會跟學長姐們討論,科學無法證明兩者確實有關,但科學也無法證明兩者一定無關呀!
主任PPT中的完整詩句在此:千百年來碗裡羹,怨聲如海恨難平;欲知世上刀兵劫,但聽屠門夜半聲。大家看過戰爭嗎?一定沒有,但是一定都有看過戰爭的影片。戰爭中,人類倉皇逃亡、血流成河的畫面,就好比,動物被屠宰的樣子。動物一樣會驚恐,一樣會想逃跑,被屠宰時,一樣是血流成河……不然,米血糕是怎麼來的呢!
老師並非要說服大家一定要吃素,但也不是說沒吃到肉就會怎樣…。萬一真的超想吃的時候,可以食用三淨肉。哪三淨呢?第一不親手殺:第二不為我殺(一說:教他人殺),現撈、活魚、釣魚、釣蝦…皆是:第三不聞(聽)殺聲。《論語.鄉黨篇》:「割不正不食。」割有兩種意義,一是殺物,如祭祀時「君親割牲」國君親自殺牲,以示誠敬。二是切肉,如漢代陸績的母親「割肉未嘗不方」,切肉以寸為長度。古代,國君沒有祭祀宴請賓客不殺牛,士人若不逢祭祀的大事也不殺狗豬,無緣無故而殺就是「割不正」。至於居喪或宴請賓客等小事,而殺牛豬等大牲,都屬於「割不正」類。針對『割不正』之義,雪公太老師為現代的我們做了(好理解的)註解:以殘忍之法割殺為不正,孔子不忍心食之。
針對一些戰爭的議題,老師搜尋了幾個網站(相關資訊)提供同學參考:
周記題目:
段一:
在弘明,同學們學到了什麼判斷是、非、對、錯的方法(價值),分享其過程,與個人心得。
段二:
針對以上影片或文章,任選一則書寫心得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