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2.11.18 週記參考資料
同學A:今天班會上台分享,我最欣賞的同學是OO。他(她)雖然有帶筆記上台,但也只看一下,然後又看向大家大聲分享,而不是都在看筆記,態度輕鬆,很流利,很有當老師的風格。這點我要學習,因為我很容易緊張……
莉苡:今天班會中,我把我想跟大家講的話都講完了…今天曾筠說感謝『那位同學』,我一聽到就馬上低頭,我知道是在說我。除了金錢的事情,還有歷史事件……
老師想說:每個人都有上台說話的風格,也並不一定要口才流利。老師曾經和班上幾位同
學分享過一段影片:內向不是缺點 原來安靜也是一種力量! 但不是要同學
們走『極端路線』(都不講說或是滔滔不絕)喔。論語有一句話是:禦人以口給,屢憎於人。
說話,貴在真誠(不欺)。如果說話流利,卻不實在,則一切枉然!
其實,老師也滿敬佩莉苡的,能夠有勇氣當眾發露懺悔(公開已過,請求原諒),同時也讚賞曾筠的心胸!或許有同學會不以為然,認為這並非100%純粹的心,但是至少同學們有勇氣表現出來,這就是成長與進步的第一步^^
我們班沒有不能原諒的同學,老師可以原諒大家,同樣的,老師有不小心做錯的事情時,我也希望那位同學能原諒我。很好,至少他還會跟我說話,座位安排在我附近呢^^
同學B:我的歷史有進步,因為平時的小考,和上課時老師用心抄筆記,才幫我奠定這樣好的基礎。雖然歷史進步了,但是理化退步了…
同學C:這次公民和數學退步了,數學掉到50分,公民掉到60幾分,這兩科都掉了10分。這次大家都考不好,我也不例外。公民沒有背好五院的內容,數學沒算熟因式分解。老師們都寫了又寫,算了又算,但我還是沒有背起來,真是對不起公民和數學老師。
老師想說:為什麼歷史會進步?那是因為歷史老師有要求,而你(妳)也被逼著接受要求。
回想一下歷史老師的做法,重點有二:1. 上課用心。因為你(妳)只能抄筆記,所以上課當然
專心。2. 循序漸進的考試:小考是記憶型態:週考就是整合型態的試題。而我們都知道,週考
考卷是老師一題題剪貼出來的結果……都做到這樣,還能不進步!?
兩位同學都說:我退步了……但老師只想問:所以呢?你(妳)打算做什麼改進?這星期有些同學很『倒霉地』拿到了一張描圖紙,老師要他們畫上日本的地圖,其中包含洋流、季風風向、城市、雨量氣溫圖……其實,畫完,也就讀完了^^每次被班導找,就會有『倒霉』的事情發生,但真的是倒霉嗎?老師只是開個頭,拋磚引玉,一定一定有同學會自己開始製作屬於自己的筆記!(歷史、地理、公民、甚至理化…)
這星期的周記想跟大家談『雜學校』這件事,以下影片連結:人文講堂:要生存,先雜學--蘇仰志
秉錞:…老師有講到『雜學』,我並沒有完全聽懂,只有部分了解。我了解的雜學是一種多元學習,相信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…而雜學未來變成一所學校,那這所學校就很特別,課程很多元,師生間彼此學習,是一種『共享』的校園。
孟宸:…說到『好幾個領域混合起來,再去解決一些問題』時,我想到藉假修真,就是用國、英、數這些學科,來鍛鍊自己未來夢想的條件,這些我都懂。但接下來我卻迷惑了,『共享』是什麼?要『共享』什麼?
同學們有聽過『跨領域學習』嗎?有想過以後可能用英文來上理化嗎?英文考卷上出現地理的題目嗎?即使英文不夠強,但至少能透過中文的閱讀來增進知識。對,這就是從小學以來,很多老師希望大家閱讀,卻沒有一針見血講出的理由。
智一:已經很久沒聽到『跨領域學習』了。記得上一次聽到是小學的時候,那時候會覺得科目是分開的,但真正體驗過就知道,不會有哪一科可以不和其他科目合作,就像人際關係一樣。
孟宸:人們總說要用遠大的眼光去看事情,…可是我根本摸不清楚自己的未來,對於自己的目標總是迷茫…我在思考這件事時,我突然靈光一閃,或許我現在多做點事,累積自己的經驗外,還可以磨練自己的意志力、耐心等,做事(公務)是否也是個好方法呢?
秉錞:弘明有可能是現在版的雜學校。但雜學校有個比較美中不足的地方是,如果你(妳)對於某個領域特別有興趣,可是也同時想學其他科,就比較不行。
試想,一個剛從國中畢業的學生出去找工作,有誰會把你(妳)跟『專業』這件事情連結再一起?試想,又有多少比例的人能在國中就立定一輩子的志向?(還是有,但是比例的問題…)
想想你(妳)在弘明所上的課程,有音樂、美術、武術、中醫、綜合社團、體育社團、表演藝術、說唱藝術、生命教育…每位同學都有公平的機會多元選修!但有同學就會開始抨擊:上這些課程,對我的未來到底有什麼作用呀?
不知道同學聽過賈伯斯(Steve Jobs)這個人嗎?他曾在2005年於史丹佛大學做了一場演說,其中他提到了一段生命的歷程,以下分享:(全文連結:賈伯斯對史丹佛大學畢業生演說 Steve Jobs' Stanford Commencement Address 2005)
這是我生命的開始。而 17 年過後,我真的上了大學,但我天真的選了一個幾乎與史丹佛一樣貴的學院,而我勞動階級父母所有的積蓄都花費在我的大學學費上。6 個月後,我無法看見它的價值。我不知道我人生要做什麼,也不知道大學將如何幫助我想出,而我在這裡,花費我父母畢生所存下的錢。所以我輟學並相信一切事情都將順利解決。這在當時非常的可怕,但回顧過去,這是我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。我輟學的那一分起,我可以不用上那些我不感興趣的必修課程,並開始旁聽一些看起來有趣許多的課程。
並非一切都是美好的。我沒有宿舍,所以我睡在朋友宿舍房間的地板。我退還可口可樂瓶子來換得五分錢的押金來購買食物,而每個星期天晚上我會走 7 英哩的路程穿過城鎮來到哈瑞奎師那神廟吃每星期的一頓好餐。我超愛它的!而我因跟隨好奇及直覺所涉足的的大部分事情後來都證明是無價的。讓我給你一個例子。
里德學院在當時提供全國或許最好的文字藝術課程。整個校園內,每一個海報、每個抽屜上的每一個標記都是用手美麗的刻畫出來。因為我已輟學且不必選修一般的課程,我決定上一堂文字藝術課程來學習文字藝術。我學到襯線及無襯線字體、改變不同字母組合間的空間、是什麼造就優良的排版。它是美麗的、俱歷史意義的、且藝術上微妙而致科學無法描述,而它使我著迷。
這沒有一樣有任何希望會在我生命裡被實際運用。但十年後當我們在設計第一台蘋果電腦時,它全部都回來了,而我們將它全部都設計在蘋果電腦裡。它是第一個有美麗版面設計的電腦。如果我從未在大學裡旁聽那一堂課,蘋果電腦絕不會有幾種不同字體,或間隔均稱的字型,而由於微軟只是複製蘋果,或許沒有個人電腦會有它們。
如果我從未輟學,我就不會旁聽那堂文字藝術課程,而個人電腦可能就不會有它們美麗的版面設計。
老師想說:幾十年後,也許你(妳)再也不讀國、英、數、自然、社會了,但你(你)在年
紀輕輕遇到挫折就選擇逃避的態度,卻是如影隨形地跟隨著你(妳)。即便以後不讀學科了,
你(妳)所遇到的每個生活挫折,都必定會很習慣地選擇逃避。只因為,習慣了……
人生,最有趣的事情就是,無法預知:而最悲哀的是,永遠用自己那個既狹隘又有限的想法,去理解或猜測那個自己永遠不懂的領域。為什麼弘明要開設這麼多元的課程?因為,知識是無法區分領域的。每一個知識都是同學們未來面對生活的『武器』,身上擁有越多『武器』的人,就是一般世俗認定所謂『有用的人』。論語:君子不器。一位想利益他人的君子,一定是身懷許多技能。因為能力越好,著人越多。這就是這星期的周記題目!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