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3.5.18 青銀共居

 這星期突發奇想,想來跟大家談談一個看似遙遠,卻又近在咫尺的議題青銀共居。

為什麼遠呢?這其實要很慶幸,因為各位同學們的父母或是祖父母都是健康,沒有急迫地需要照護:為什麼近呢?因為已經有同學開始經歷祖父母需要迫切照顧,或是已經離世的狀態了……此外,這類話題居然變成了會考和學測的作文題目!!

        當時,有不少國文老師紛紛評論,這對國中的學生來說,因人生閱歷尚顯不足,加上若平時對於少對於時事與外界的關心,加上都只局限接觸課本的知識,實在難以發揮!

        但不管你(妳)喜不喜歡,現行出題的方向就是素養導向。而何謂素養呢?就是著重「生活的感受力」,以及「閱讀的延展力」。所以,不是追星,就是生活感受力:不是把自己放到外面花花世界,就是感受生活。更需要靠閱讀來擴展他生命的深度,在閱讀中了解別人的生活面向,在閱讀中發現別人思考的延伸,有同理心有思考力,才是未來能夠運用A I的真正人才。

2007年臺灣的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推出「不老騎士」計畫

(影片連結:不老騎士10年後:騎出精彩,夢想接棒)帶17位平均81歲的爺爺奶奶,花費 13 天自行騎著摩托車環島1139公里。這群「不老騎士」中,有2位曾罹患癌症、4位需戴助聽器、5位患有高血壓,即使其中有人三進三出醫院,但還是完成了險峻路途的挑戰。這些騎士們曾是警察、軍人、牧師、老師或理髮師等,在不同人生經驗的交流中,豐富了彼此的視野。2012 年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則有「樂齡卡打車」(Cycling Without Age)運動。

哥本哈根一位中年上班族奧利(Ole Kassow)有感於安養機構的老人家行動不便,於是利用下班時間,用三輪車載老人家外出兜風(文章連結:載別人的媽媽去兜風!丹麥三輪自行車,讓銀髮族再度感受外出樂趣)老人開心地要求回到他們充滿回憶的地方,有些多年不說話的老人,開始滔滔不絕地說著自己與地方的故事;失智症患者變得不再暴躁;盲人對志工訴說他們聞到花香、聽到鳥鳴,感覺微風吹拂過耳際。志工駕駛員因此聽到許多生命故事,進一步認識自己的城市,也彷彿和老人形成了某種奧秘的聯繫。樂齡:對 60 歲以上年齡段的別稱,本文 Without Age 譯為「樂齡」,為「樂以忘齡」之意

        問題(一):臺灣與丹麥的樂齡活動案例,都有堅定的推動者。請分析上文所述兩件案例,活動內容的關鍵差異是什麼?用意有何不同?文長限80 字以內(至多4行)。(占4分) 

        問題(二):如果要帶長者在臺灣進行樂齡之旅,一定有許多待注意事項。請以「樂齡出遊」為題,寫一篇短文,說明樂齡出遊的意義,並思考如何照顧到長者在生理與情感上的需求。文長限400字以內(至多19行)。(占21分)

        沒有人會放棄會考的作文和未來高中作文的25分,因此要提升自己對於生活的觀察力(感受),更提升自己的思考層次(level)。雖然有些同學(或是家人)會認為:周記都不是周記……但是敏銳的同學一定有感受到,每星期的周記都在討論一些和大家生活有相關的議題。哪天,就不要真的出現在你(妳)的測驗卷上……

       青銀共居!?不知道大家看到這四個字,你(妳)想到什麼?定義上來說,青銀同居是政府結合民間,嘗試推動青年與銀髮族共居,安排沒有血緣關係、不同年齡層、不同世代的人共享居住空間。而最主要是解決高齡化社會與高房價的議題,老年人將家中一些空下來的房間提供給年輕人居住,老年人有人陪伴,年輕人也可以用較便宜的租金來居住房子。

        首先,我們先從『有形』的部分來探討,也就是說,這個社會(政府)到底為了青銀共居做了什麼準備。1. 三峽北大青銀共居計畫 2. 長庚養生文化村 環境上,滿清幽的:設備上,雖稱不上豪華,但也算是應有盡有。因此,社會(政府)的確是做了不少的準備以及規劃。但是,少了家人相伴,即使住在奢豪的房子會得到真正的開心嗎?

        接下來,我們就要探討『無形』的心理層面問題了。心理層面又分成:當事人和非當事人。或許家裡有類似經驗的同學會分享:我的長輩(當事人)住在類似的地方,那裡有很棒的醫療設施、生活照護、甚至長輩在那裡結交到知心(聊得來)的朋友,我覺得他們過得很快樂呀!的確,老師不否認這樣的說法。但是,我們都不是當事人,也只能從表面來判斷。再者,以比例上來說,應該也不會是每位(100%)當事人都是如此吧!

        那非當事人呢?非當事人泛指得就是家人、子女、兒孫……文章連結:不該只是兒女後盾!龍應台:後悔沒有把母親當一個女朋友看待『老師,後悔……這不就是段考題目嗎?』是呀,如果會考也出了類似『後悔』的題目,那你(妳)會不會也一邊寫『後悔』也一邊後悔呢!龍應台女士寫了一封可能會被已讀不回的書信給爸爸、媽媽……而老師相信,每位同學的心中,也有一封永遠寄不出去的信,就有待同學們讀完後的日誌吧!

        看完這些文章,回想108學年會考青銀共居的題目吧!

寫作不是兩邊選邊站,不一定只有贊成或反對,但應該有你個人的生活經驗或觀察,來支持你的觀點。

1. 先從自己寫起:

        先從個人經驗寫起,自己與家中長輩相處的經驗,或是生活觀察,總而言之你一定有個最初起點的想法,你喜歡與老年人相處嗎?和老年人相處有什麼好處或不自在的經驗?

2. 群我關係別忘記:

        台灣的高齡人口現象,你看到什麼?外在環境與老人的關係又產生怎樣的變化?老人是否更孤單?而年輕人又有怎樣世代的困難?與傳統世代相比,年輕人與長輩是否距離越來越遙遠?

3. 一體兩面對比論述:

        對於「青銀共居」寫出你認同的也可以寫出你不認同的,除了題本中提供的正反意見,更可寫出自己的觀察及看法。在認同中肯定支持,也寫出疑慮;在不認同中寫出缺失,但也提供建議,自己的想法有進一層的轉折思考,才能有更開闊的觀點。此處可以統整一些概念,如:「包容」、「合作」、「理解」、「陪伴」、「傳承」的好處,或是「安全」、「隔閡」、「陌生」的疑慮。

4. 總結寫出期待:

        任何議題都是對社會更美好的期待,你期待自己未來有不同的出發點嗎?期待我們的社會還有更和諧的多元相處嗎?即使不支持也該有正向的追求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113-1 中學部成果發表會